主办:中共三亚市委宣传部
协办:天涯社区 · 三亚在线
追记三亚乡村教师傅厚明:数百村民自发包车探病
2014.03.04

  13岁的龙千千至今痛悔:为什么最后一次见傅老师,她这个六年级班长没能挤到老师身边,跟他说哪怕一句祝福的话。

  那一天,2013年7月6日中午,龙千千和父亲只在人群的包围中看到了那张苍白、瘦削的脸,只顾着和众多痛哭失声的洪李村村民相拥,一任泪雨滂沱。

  那一天,龙千千的泪眼见识了一种伟大的力量:一个普通的教师,同一天有200多位村民,从三亚坐着4辆大巴和多辆小轿车,长途300多公里赶到省城医院看他。

  这位教师叫傅厚明,三亚市海棠湾镇洪风小学教师。2013年12月20日,他因肝癌医治无效离开人世,年仅51岁。遵照他的遗嘱,走得悄无声息。6天后,学校才接到他妻子的电话。

  从风华正茂参加工作,到抱病憾别讲台,这个文昌汉子19岁后的人生轨迹,牢牢地印刻在海棠湾乡村小学,整整32年!

  放弃的力量:为了洪李村的孩子们,他放弃了一次次调动的机会,一次次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傅厚明留给洪风小学许多教师的背影,清晰地写着两个字——倔强。

  “为了这所学校,为了孩子们,老傅放弃了很多!”洪风小学校长蓝扬恩说。

  不深入探寻傅厚明的生平,就无法想象他一次又一次的放弃背后,经历了怎样的心灵煎熬?

  1962年10月,傅厚明出生在文昌龙楼镇春桃村,此前,他已经有了一个姐姐。在他之后,3个弟弟又陆续出生。

  家里本来就穷,多生自然更穷。傅厚明11岁那年,父亲到藤桥糖厂工作,把他带到崖县(今三亚市)读书。1979年,傅厚明考入崖县师范学校,1981年毕业后分配到位于洪李村的洪风小学任教。

  1988年,傅厚明结婚后不久,原在藤桥糖厂上班的妻子下岗,迫于生计不得不返回文昌务农,从此夫妻两地分居20多年。

  在高速公路和高铁尚未开通之前,从三亚到文昌老家,坐各种车倒来倒去,往往要折腾一整天。

  1992年,傅厚明有了儿子,老师们劝他把老婆儿子接过来住,也好有个照应。傅厚明说,这么点工资,还得给父母一点,三张嘴哪够吃?

  有两件事,一直是傅厚明心中的痛:在儿子之前,傅厚明曾经有过一个女儿,不幸夭折;他教的学生,后来不少考上大学,而他儿子,只读到初三毕业。

  经历两代人的亲情缺失,傅厚明的心如果不是铁打的,一定也有难言的苦楚和纠结。

  老四傅厚山至今想不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哥哥至少有两次机会调回文昌工作,但他都放弃了;不回文昌,调到条件好许多的海棠湾镇中心小学呢?他也摇头。

  为了洪李村的孩子们,傅厚明什么都能放弃:

  他放弃和妻儿相聚的时间,只有寒假、暑假和过年过节,3天以上的假期,他才会回文昌和妻儿短聚。3年前,妻子动手术需要家属签字,他请个假回文昌,签完字就匆忙赶回;

  因为教的是毕业班的数学,尽管病体缠身,他多次放弃了全面检查治疗的机会,非坚持到去年6月18日孩子们完成毕业水平考试后,才到大医院做了检查……

  “去年确诊前,哥在电话中老说,不知道为什么咳嗽总不好,咳嗽水(药)一次喝一瓶都不好!就这样还挺着,犟得没法说!”老二傅厚奕叹气。

  老父傅啟光今年已85岁高龄,老母林春英也已83岁,年登耄耋,白发人送黑发人,叫人如何不泪垂?

  傅厚明用一次次的放弃,用倔强的生命,生生铸就了32年的坚守!

  坚守的力量:在条件艰苦的地方当老师不难,难的是一当就是32年

  傅厚明留给洪风小学许多学生的背影,清晰地写着两个字——严厉。

  “我们农村孩子,有许多挺调皮捣蛋的,但上他的课你敢讲话搞小动作,他会收拾你。”34岁的符策精说。

  乡村教师难当,老教师钟义更是深有体会:

  上世纪八十年代,没有电,备课、批改作业就靠点煤油灯或蜡烛,待到熄灯睡觉,脸已熏成“包公”;做饭就是几块砖头一搭,架口铝锅,烧点木柴,一样烟熏火燎;用水,得到100多米外的山坡下挑;学校没厕所,得到村民家借用!

  在免除学杂费前的好多年里,普九“控辍保学”是硬任务,傅厚明及其他教师,开学前都要挨家挨户做家长工作,告诉他们,不送孩子上学犯法。

  “很多时候,家长说我知道该送孩子上学,可我瓜菜还没收,没钱交学费呀,老傅就垫钱让孩子们先上学。”钟义说。

  学校布局调整后,乡村小学生源大幅流失,洪风小学学生,从高峰时的300多人,渐渐减少到去年的100出头。

  生源不理想,是老师们最难受的。有些班级学生的成绩,往往优劣悬殊,有些孩子的数学,怎么教都是二三十分甚至更低。

  在龙千千记忆里,傅厚明从来没有放弃对所谓“差生”的教育。为了提高大家的数学成绩,傅厚明用了很多办法,包括让数学好的学生,专门帮扶数学差的学生。

  傅厚明的宿舍,半年多没人住,厚厚一层灰尘,蛛网四布。一张旧木床、旧长椅,旧桌子,都堪称“文物”级,显然不止32年的历史。有些桌椅,被虫蛀得一地木屑。

  在这样的地方执教32年,而且是远离至亲坚守32年,不可思议。

  宿舍里除了教师用书、备课本、学生作业本,电饭煲、烧水壶、菜刀、砧板外,最多的物品是——药。

  好几种眼药水,说明他眼睛时常酸痛;许多风湿贴和膏药,学生王成云无数次在他肩膀上发现过;一些胃药、镇痛药,是他疼得受不了时用的药……

  床边贴的报纸已经发黄,傅厚明用圆珠笔在上面记录了一些家人电话、治病偏方,其中就有“先用水煮沸姜片,然后再……可治咳嗽”。

  病发之前,除了六年级数学,傅厚明还教五个年级的音乐课。2012年底,龙千千发现平时唱歌嗓门挺大的傅老师,开始不停咳嗽。

  学生王成云记得,到了去年春季,咳得厉害,疼得不行,一节课傅厚明得几次走出教室,喝口水缓一缓,摇一摇右胳膊,再返回讲台。

  傅厚明一直以为自己得的就是咳嗽、胃病、肩周炎,却不知道肝部已生癌变,生命已经开始短促的倒计时。

  符策精,那个当年对傅老师又恨又怕的学生,多年后和村里其他热心青年一起,策划实施了轰动全村的爱心活动。

  感动的力量:洪李村数百人次探视,自发捐款超10万元,只为挽救他的生命,让他有机会教更多的孩子

  傅厚明留给洪李村许多村民的背影,清晰地写着两个字——和善。

  “哥明如果像有的老师那样,教三五年就走,他在海口住院,我们不会去看他!”66岁的韩亚寒阿婆说。

  洪李村是文昌人移民村,全村除了外嫁来的女人,都是文昌人后裔。在这里,远离家乡的傅厚明能听到乡音。

  他发自内心地热爱这片土地。全村2000多人,近一半是他的学生。两代人是他学生的家庭数不胜数。46岁的村民蒲射琴是傅厚明到洪李村后教的第一批学生,而后来她的女儿、外孙,都是他的学生。

  许多孩子,在他和其他教师的精心培育下,从蒙昧走向聪颖、走向光明。

  “哥明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有一次学校要登记村民名字办个什么事,他几乎能说出每家每户人的名字!”洪风小学副校长王俊感慨不已。

  在这里,32年间,傅厚明用一颗诚挚善良的心,换来了村民对一位教师源自心底的敬意。

  也由此,一次震惊世人的行动,让傅厚明的事迹得以广泛传播。

  2013年6月底,傅厚明确诊肝癌,而后辗转赴省人民医院治疗。消息传到学校和洪李村,陆续有老师和村民,相约赴海口看望他。

  然而,在村民符策精、詹达杨等热心青年看来,傅厚明把32年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洪李村,应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去看他!

  2013年7月4日,数张红纸制的告示,张贴在村中最显眼的地方:7月6日,有愿意到海口看望傅厚明老师的,请提前到某某处登记,统一坐车。

  “说实话,原来以为也就是三五十人,最多两辆大巴,哪想到登记的人那么多,4辆大巴都不够坐!”符策精翻开微信,给记者看当天他发在“朋友圈”中的图文。

  7月6日上午8时40分,4辆大巴开赴海口。有些细节,詹达杨至今难以忘怀:车上的村民,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才5岁,韩亚寒阿婆一家就去了4个;有些村民坐不上大巴,就开着自己的皮卡、轿车跟着;4个年轻人错过了搭乘大巴时间,甚至坐着动车奔赴海口……

  当天中午,4辆大巴抵达省人民医院时,一度把医院保安吓坏了:谁见过这样看望病人的?八成是出了什么医疗事故纠纷,病人家属找人来闹事了吧�

  傅厚明听说这个架势,立刻从病房下来,一定要见见乡亲们。大榕树下,许多乡亲和学生握着傅厚明的手,宽慰他安心治病。

  不知谁开始哭出声,一时间,许多乡亲痛哭失声,傅厚明也掉了眼泪。

  大家还现场为傅厚明捐了款,事后据统计,村民前前后后给傅厚明的捐款,超过10万元。

  “大家就是想多捐点钱救他一条命,让他回来教更多村里孩子读书。”66岁的韩美娇阿婆哽咽着说。

  “好几百人来看他,我哥这辈子当老师当到这样,值了!”老四傅厚山回忆当时场景,再度淌泪。

  村民们用感天动地的质朴情感,向世人展示了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的伟大力量。

  只有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只有对孩子、对家长投入最真挚的爱心和情感的教师,才可能拥有这样的力量!

  经历了这次探视,傅厚明给家人扔下一句话:“我要是走了,不要将消息传出去,我不想让老乡们又远道而来送我!”

  他说对了。符策精接受记者采访时,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说了一句话:“洪李村人不在乎什么禁忌、规矩!要知道傅老师过世,我们一定会租车、带鞭炮去文昌送他!”

  文昌龙楼镇,傅厚明的家乡,离老屋不远,就是一汪深蓝的淇水湾。傅厚明生前时常对同事说,很快,中国的巨型火箭,就会在文昌升空!

  离乡40年后,魂兮归来,这位文昌汉子,终于可以静静地守望这片海,守望这个心中的梦想;

  离乡40年后,魂兮归来,这位文昌汉子,终于可以和父母、妻儿、兄弟一起,团团圆圆……(本报三亚2月28日电)

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