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镇地处三亚市西面,东接市区,南临大海,北靠群山,西与闻名遐迩的天涯海角毗邻,是海南省唯一具有黎、苗、回、汉多民族聚居的乡镇,面积478多 平方公里,辖有13个村委会和3个居委会,160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约5.4万人,耕地面积近3万亩。辖区内有三亚凤凰国际机场,西有西线高速公 路,海榆西线公路从镇中心贯穿而过,交通、通信十分发达,四季如春,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
近年来,在三亚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凤凰镇委、镇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契机,全方面推进全镇经济建设、文 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始终致力于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打造乡镇文明生态建设与绿色生态人居环境,为凤凰镇打造生态文化名镇、构建和谐特色乡 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凤凰镇已先后荣获了国家、省级诸多殊荣,如“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建设先进单位”、“森林 资源保护管理一等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花卉产业发展工作单位”、“中国果菜百强乡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以及“冬季 瓜菜产销先进单位”等。
生态建设形势喜人,农村面貌翻天覆地
根据三亚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凤凰镇自2002年至2005年开展文明生态示范村的创建工作。2006年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对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建设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凤凰镇以此为契机,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为综合载体,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要求,坚持以“新经济、新风貌、新农民、新机制”为基本目标,强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2年至2005年,凤凰镇创建了13个文明生态示范村,涉及到8个村(居)委会40个村民小组;2006年创建了1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到 2个村委会21个村民小组;2007年又创建了8个涉及到4个村委会8个村民小组;2008年又创建了28个涉及到6个村委会30个村民小组;2009年 创建31个涉及到8个村委会33个村民小组。2002年至2009年,凤凰镇共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暨文明生态村86个(其中新农村73个,文明生态村13 个),涉及到16个村(居)委会132个村民小组,占全镇村民小组总数(160个)的82.5%,位居全市前列。
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共完成农村道路硬板化改造186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同时建成了3幢防洪楼、3个多功能行政文化中心、53间村民 小组文化室、61个篮球场、34个农村休闲小广场、3个农贸市场。目前我们着手打造的梅村和新联、水蛟两大片区建设工作也已进入收尾阶段,农村的基础配套 设施得到了逐步完善。凤凰镇社会主义新农村暨文明生态村建设形势喜人,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制定联片建设规划,绿化美化农村环境
凤凰镇按照市委市政府“联线、联片”的要求,认真编制全镇农村建设规划,把2008年准备创建的28个点和原有的18个创建点联片布局,形成东、西两 大新农村片区。东片以妙林、槟榔村为主,打造5A级的乡村旅游景区,西片以水蛟、梅村为主,依托凤凰机场、小鱼温泉大力发展乡村旅馆业、工艺品加工业等。 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属单位的大力帮助和帮扶企业的大力支持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凤凰镇农村庄脏、乱、差的环境得到很好的整 治,新农村暨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工作形势喜人,成效明显。
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在村民中形成人人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习惯。每个村民小组规定配一至二名卫生保洁员,每天打扫 主村道和环村道及村里的公共场所卫生,人人都要做到不随地吐痰、吐槟榔水、乱丢垃圾;农户庭院卫生由自己每天打扫;农户的家禽家畜实行圈养化等推动措施。 各村规定每周六(或周日)为全村卫生清洁日,切实推动卫生制度的实施,并求以此形成长效机制,保证村庄环境的整洁美观。
坚持以发展经济为原则,适当对农村进行环境改造,进一步改善村庄环境。比如近四年来共发动群众、干部、驻军部队等3千多人次,进行大小超过60次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绿化美化农村环境。
发展旅游附属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品牌
2006年以来凤凰镇共创46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点、3个文明生态村的建设点,形成东、西两大片区,以乡村旅游景区、发展乡村旅馆业、工艺品加工 业,通过加强基础措施建设,扶持农民发展经济,初步实现了“四新”发展目标,即新经济、新风貌、新农民、新机制。2008年4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 涛视察了凤凰镇槟榔村,对该村的新农村建设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
利用凤凰机场、小鱼温泉等旅客较为集中的特点,在水蛟、梅村片区发展候机服务业、手工艺品销售业等。回辉、回新路段的回民鲜鱼汤一条街,成为我镇旅游 业、餐饮业的一大特色。旅游、饮食服务行业效益稳步增长,农副产品产销渠道畅通。旅游附属产业的发展,为区域特色文化推广打造了良好的平台。借助建省办经 济特区二十周年庆典活动和中央领导视察的契机,打造和做精槟榔5A级乡村旅游景区,突出“引进来”和“留下来”的产业效益,带动和辐射农民发展相关产业的 作用。
去年冬季和今年春季,镇政府安排生产发展资金120万元,扶持农民青瓜嫁接苗近3百万株,发展瓜菜生产。利用槟榔村发展兰花种植的有利条件,扶持黄猺 片区兰花庭院种植1百户,面积约85亩;每年扶持青瓜嫁接苗250万株,面积约1千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启动了妙林田洋设施农业哈密瓜种植大棚建设项目 1千多亩。特色化发展方向,为凤凰镇农产品打造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品牌,促进了特色绿色产品的进一步发展。
提高农民科技水平,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利用新农村建设契机,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组织举办各种培训班,对农民开展各方面的技术培训,包括瓜菜生产、热作管理、热带兰花栽培技、畜牧饲 养技术、农村农业信息桥应用技术、农业科技“110”使用、瓜菜病虫害防治、林业法律法规培训以及护林防火常识,通过科技培训的力度,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 产科技水平。
农民朋友是新农村的建设者、管理者、维护者和直接受益者,是创建活动的力量源泉。在创建中,凤凰镇委、镇政府始终坚持“做什么,怎么做,由农民说了 算”的原则,积极调动群众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逐步建立起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有效管理机制,满足群众求美、求新、求变、求幸福 的愿望,从而使群众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来。
近几年来,凤凰镇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宣传栏、黑板报、标语、文化室等宣传载体,根据情况配备1-2名新农村建设宣传员,定期编辑出版《新农村建设简报》,及时反映全镇新农村建设动态,开展“星级文明户”、“法律进乡村” 活动,使村民知法、懂法、守法,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提高农民群众的道德意识和文明素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了乡风文明的发展。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民产业增收
按照“一村多品、一户一业、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思路,扶持农户发展经济,巩固提高新农村建设成果,多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发动群众在村道两旁或农户庭 院周边种植槟榔5万多株、椰子5百株、杨桃2百多株、木瓜3百多株等经济作物,同时在槟榔树下或庭院里及路旁空地里种上兰花85亩、地瓜藤106亩;在市 政府的支持下,建起1千多亩设施农业大棚,发展高效农业。
落实领导蹲点制度,安排全体镇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组长分别包点5至8个创建点,从镇各办公室抽点一批骨干人员担任组员下村蹲点包干,确保责任、人员和资 金落实到位。督查小组负责检查、指导、监督、协调等,及时处理问题,加强镇新农办建设,加强人员调配,充分发挥新农办的检查监督、指导协调作用。 2009年凤凰镇完成冬季瓜菜种植2万多亩;设施农业种植哈密瓜1千多亩;早、晚造水稻生产2万多亩;“南繁”育种重要基地有1万多亩,为该镇农村经济快 速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三亚市政府投入8千万元,对妙林田洋1千亩建设成为哈密瓜基地设施农业大棚,主要采用“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 社+农户+标准化”的生产模式,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目前,有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承包设施农业大棚使用,种植品种主要有长香玉、金海密、9904哈密 瓜。预计今年设施农业哈密瓜大棚的总产值达3千多万元,为当地农民增加收益。凤凰镇有力促进农业经济良性发展,抓好冬季反季节瓜菜和设施农业生产,增加农 民收入,在创建生态文化名镇之路上,努力打造生态文化名镇,构建了特色和谐的新凤凰。 (本文来源:南海网-法制时报 )
打造生态文化名镇 构建和谐特色凤凰
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