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三亚市委宣传部
协办:天涯社区 · 三亚在线
拒绝乱扔垃圾行为,树立文明形象
2012.11.16
  “不要随地乱扔垃圾!”这样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始终没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足够的威慑作用并形成常态。虽然市民中大部分人会为乱扔垃圾这种不文明行为感到羞耻,然而当付诸行动时,有些人却不能自律。
  
  垃圾“玷污”路面
   随地乱扔的烟头、吃完食物的废塑料袋、瓜子壳……等等这些本该乖乖躺在垃圾箱里的垃圾,被随处丢在人来人往的道路上,这些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不该在被上天眷顾的美丽滨海城市三亚上演。但事实上,每一天,在三亚的若干街道,都一遍遍重演着这些画面。
  
  昨日,记者在街上逛了一会,就发现了许多随地乱扔垃圾的不文明现象。在三亚河边的休息凳上,一名神情忧郁的男子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地上满是烟头和烟蒂,被鞋底踩熄的烟头在干净的地上画出一块块黑斑;在市二中附近,刚放学的学生三五成群地结伴而行,有的边走边吃零食,吃完随手将塑料袋扔到路边,一名女同学掏出纸巾擦擦嘴巴后,将纸巾也扔在了路面上,而旁边的一个垃圾箱距离她只有几步之遥;在步行街亲密逛街的一对年轻情侣,边走边吃着麦当劳烤翅,随口就往地上吐骨头。
  
  与此同时,“隔空抛物”、“飞车抛物”现象也是屡见不鲜。不少市民总是不愿多走几步靠近垃圾箱,而是远远地让垃圾画一个弧线然后向垃圾箱内飞去,当然,丢不进箱内而飞出路面的几率是十之八九。经常,一个空饮料瓶就冷不丁地从前方的轿车内飞出来,突如其来的“飞行物”总是会让路人吓一大跳。
  
  采访中记者发现,那些被随意丢弃在树下的一袋袋垃圾和椰子壳,经过三亚气候的高温发酵,如一时来不及清理,便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发出阵阵的臭味,污染空气、水源。同时,滋生蚊、蝇、蟑螂、老鼠,传播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危害极大。
  
  对于随地乱丢垃圾的现象,来自北京的游客范先生不住地叹息:“三亚是座得天独厚的美丽城市,随地乱丢的垃圾简直是玷污了三亚的美。”一名小学老师忿忿地说,随地丢掉的不仅仅是垃圾,还有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您随地乱扔,可苦了他们
  事实上,许多随地乱丢垃圾之人只是因为图一时方便而已,即使明明垃圾箱就在眼前,也不愿多走那几步路。而有一小部分的乱扔垃圾者则抱着“反正有环卫工清扫”的念头,便让自己沦为了可耻的“乱扔之人”,殊不知,因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给环卫工作者造成了怎样的困扰。
  
  已是晚饭时间,可是环卫工人林燕廷还在不停地清扫着路面。不时地,她要蹲在地上用筷子夹起那些嵌在路缝中的烟头和瓜子壳,最让她头痛的是那些丢弃在路边的啤酒盖,有些紧紧地嵌在路面狭缝里,她不得不用手指费劲地抠出来,而她修整得整齐的指甲经常因为抠垃圾而撕破断裂。
  
  “如果大家都自觉地把垃圾扔在垃圾箱里,我们的工作量也不会那么大。”此时已饥肠辘辘的林燕廷叹了一口气说道。她告诉记者,每次碰到一边吃甘蔗一边随地吐渣的市民总是让她很无奈,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她只好拿着扫帚跟在吃甘蔗的人身后一直扫,长长的路面一路扫下来总是累得腰酸背疼,可是待扫干净了转身一看,又一位边吃边丢的人走过来了,又得再扫一遍……,就这么反反复复,耗去半天功夫。“其实,只要向卖甘蔗的人多要一个塑料袋,把甘蔗渣吐在袋子里然后扔到垃圾箱里就可以了,只需自己注意一下就可以让我们生活的城市干净很多了。”林燕廷说。
  
  
  乱扔垃圾能否以“罚”代“管”?
  市民陈先生认为乱丢垃圾是一种不良的习惯,要改变这种习惯,不仅要加强宣传、教育,还要加强处罚力度,所谓“重罚之下必有良民”,如果加大执法、罚款力度,也许能期待三亚快速文明起来。在这点上可以借鉴新加坡等其他国家或城市的做法,制定一个处罚条例。
  
  据了解,在新加坡,人们都十分鄙视“垃圾虫”。 乱扔垃圾初犯罚款200元,累犯者就要被处以3至12小时的劳役,而且还得穿上标有“我是垃圾虫”的特制服装,在规定时间和规定地点打扫公共卫生,一次至少3小时以上,并在媒体上曝光。如果通知了不去,则会被处以很重的罚款,还要被送上法庭。在中国香港,对乱扔垃圾者,会处以1500元港币的罚款,对屡犯不改的人,采取更严厉的处罚直至判刑。在瑞士,所有被抓到乱扔垃圾的人,都将被处以罚款。比如乱扔烟蒂,将被处以40瑞士法郎罚款。
  
  在事业单位上班的黄小姐建议,对于乱丢垃圾被“捉”的,可以让他们穿上环卫工人的马褂,从事清扫街道等环卫工作,让他们感受一下环卫工人的艰辛。“中国人都好面子,如果被熟人认出来相信他们今后肯定不敢再乱扔了。”黄小姐说。
  
  但是对于随地乱扔垃圾行为的重罚,也有市民认为,实施起来难度较大,“谁来监管呢?”“会不会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具体操作的标准多少?”“有无完善的监督机制?” 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顾虑。一网友认为,以“罚”代“管”非“上策”,这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氛围,只有大多数市民在思想上认同这些文明行为,能够站出来制止不文明行为,处罚的效果才能持久。
  
  让干净环境约束不文明行为
  
  为什么在街上乱丢垃圾的人到了干净整洁的商场里却不会乱丢?为什么有些人看到肮脏的垃圾箱时会远投,而一个干净整洁的垃圾箱会让他们自觉把垃圾丢入内?采访中,一名叫邢翠睿的小学老师谈到了干净的环境能给人造成心理和行为的约束作用。邢老师说,许多乱丢垃圾的行为是一种下意识的,因为他们觉得此地并不干净,多丢一块垃圾也无妨,可是到了一个干净的环境,无形中对乱丢垃圾者造成了一种约束力。
  
  邢老师说,有一次他们一群朋友集体去北京游玩,看着一尘不染的街道,即使手中有一块小纸片都不敢乱丢,因为任何一点垃圾在干净的街道上都会显得异常刺眼,“这就是干净的环境下对人的文明行为的约束作用。”邢老师说,当人们感受到了美,便会开始学着呵护它、爱惜它。
  
  
  文明教育,从小做起
  
  在三亚市第九小学,有一群由小学生组成的“红领巾监督队”,他们负责监督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当发现其他学生乱扔垃圾行为时,便会给他(她)品德分扣除一分的处罚。
  
  “文明教育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文明教育应该从小做起,让孩子教孩子,甚至让孩子教大人,培养起一个讲文明的氛围。”校长王秀丽说。随后,王校长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实例,每天清晨当家长送孩子上学时,总会随手把手中吃完早餐的垃圾袋丢在校门口,不管学校的保安、老师如何地劝说,这种在校门口乱扔垃圾的行为还是得不到改善。后来学校老师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从小孩入手,先跟孩子分析了乱丢垃圾是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然后让小孩以“文明小天使”的身份去教育家长。没想到,此法非常奏效,不仅家长不再乱扔了,孩子也自己上了一堂教育实践课,深刻意识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除此外,老师们的榜样作用也很重要,教育孩子不乱扔垃圾的同时,教师们首先必须以身作则。一名班主任老师告诉记者,当开展文明教育实践课时,如带孩子们去社区、海边捡拾垃圾,带队的老师应该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捡拾,给孩子们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切忌只是一旁指挥和观看。

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